甘肃: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三十六计”
甘肃: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三十六计”
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生产企业机器、用工、资金不足,原辅料供应跟不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用工荒……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甘肃省在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基础上,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从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完善融资服务、稳岗就业、财税支持、降低运营成本、强化服务保障等6个方面、36条措施破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分区施策 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融资服务 助力中小微企业减负
“这个金融支持政策,低息和贴息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而且通过绿色通道办理,贷款流程缩短,为企业复工复产争取了更多时间。” 甘肃人为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敬群说,他们通过光大银行兰州分行和邮储银行兰州分行的绿色通道申请了3000万元贷款,用于采购疫情防控物资及相关中成药等,从申请到签订贷款合同,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方敬群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贷款通过甘肃省金控集团担保,担保费率只有1%,且银行贷款利率低至4.15%,同时财政还会补贴50%的利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甘肃省各银行对有发展前景、积极组织复工复产、扩大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采取“一行一策”灵活制定息费减免办法。 同时,对享受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的国家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在中央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基础上,省级财政按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利率的40%进行贴息;对金融机构按不高于贷款合同签订日之前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给予信贷支持的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省财政按优惠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甘肃还采取灵活安排展期续贷、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加强省应急周转基金使用、降低企业担保费率等措施,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题。鼓励银行对积极组织复工复产、扩大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采取灵活制定息费减免办法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
多措并举 力促稳岗就业
疫情当前,又值春耕备耕时节,用工荒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又一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甘肃省各市州纷纷立足当地,对因缺少劳动力不能正常复工复产的中小微企业,做用工替代方案,加强地区间劳务对接。通过返还部分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缓缴社会保险费、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负担等方式支持参保中小微企业。对中小微企业2020年1月1日起新增吸纳本县区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2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在市州落实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省级财政适当予以补助。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并优先对防疫药品、医疗设备、物资器械、研发平台、科技攻关和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菜篮子”产品生产等疫情防控急需的项目和企业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通过减免中小微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提供免息贷款业务等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鼓励大型商业企业、创业园、双创基地等对中小微企业和商户进行房租减免。鼓励大企业就近采购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甘肃还在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设立疫情防护物资收储专项资金,实行疫情防护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和其他服务保障。
文章来源于: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